<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积极融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聚力建好全国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
        • 发布时间:2022-12-08 12:50
        • 信息来源:
        • 编辑:365禁用取消提款什么意思_365bet游戏下载_365体育ribo88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明确打造花园城市、强县工程、特色产业、流域治理、幸福生活“五示范重点工作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两个千亿元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之一。必须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充分放大随州特色出口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聚力建好全国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正当其时。

        一、随州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优势和特点

        随州农产品出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厚重的产业底蕴,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优势。

        产业规模扩大、特色鲜明。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57.3亿元,同比增长19.3%;农产品出口61.15亿元,占全省34.8%。香菇、茶叶、中药材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业,出口总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其中食用菌出口连续十二年稳居全省第一位,中药材、盐渍蔬菜、黑蒜出口均为全省第一,茶叶出口闯出大洪山现象的新模式。

        龙头示范带动、引领强劲。全市有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9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48家,年出口过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9家,全省农产品出口20强中,我市有9个,其中品源现代、裕国菇业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位,出口均过亿美元。产品出口遍布60个国家和地区,深加工、高附加值出口农产品占出口总量60%以上。

        金字招牌响亮、影响广泛。成功创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国家级食用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随州香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随州香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

        政策支持有力、环境优化。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政策洼地优势明显;开发香菇产业集群贷,年新增贷款超10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品牌建设;落实金融助企纾困政策,为外贸企业新增贷款5.2亿元;各涉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构建外贸服务新机制,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不断提升。

        二、随州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产品出口在全省虽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围绕“三新”主线,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短板与不足:

        一是出口结构亟待优化。农产品出口中,食用菌出口占比高达90%以上,茶叶、中药材、盐渍蔬菜出口虽在全省领先,但总量很小,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大型龙头企业出口占总量比例过高,导致全市农产品出口对单一品种和企业的依赖性过强,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产品研发创新不足。开展精深加工的企业占比不到30%除香菇深化加工水平较高外,其他农产品加工程度均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层次较低。部分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经营与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的意愿与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优势不够。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目前的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只有36%,冷藏运输率仅为53%,均低于发达地区的90%水平。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全国性、区域性大市场仍未完全形成,在特色产业发展指数、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权和对相关资源的吸纳、集散功能有待增强。

        四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多数龙头企业喜欢单打独斗,缺乏抱团发展思维,对外营销推介各唱各调,难以形成农产品品牌的鲜明形象和规模效益。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缺乏科学系统规划,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大,品牌价值不高。具有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驰名商标尚属空白。

        三、建好全国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几点思考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随州农产品出口必须抢抓当前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通过提品质、拓市场、强规模、树品牌,坚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聚力打造全国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商务力量。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农产品出口新高地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抢抓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新机遇,将随州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从战略高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团队和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机构,专职、专项、专业推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力争“十四五”期间,随州农产品年出口达到10亿美元,出口总量稳定在全省和全国前列。推动农产品出口工作创新发展,构建“融资服务协调机制、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深化外经合作机制、上下联动服务机制、建立贸易便利化畅通机制”五大农产品出口新机制。三是塑造政策洼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稳外贸一揽子政策,争取和用好中央、省、市三级项目资金,优化完善香菇十条全省蔬菜产业链项目等现有政策,推动政策扩面提质,从财税、土地、资金、技改、研发、贸易、宣传、环境等方面对农产品出口给予全方位扶持,加快培植新的产业增长点。创新税贸协作、银企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开发金融产品,设立农产品专用担保资金,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政策对重点出口企业的覆盖范围和支持力度。指导出口企业用足用好减、免、退税政策,全面推行归类、价格、原产地预裁定服务。支持企业用足用好抵港直装、无纸化通关、原产地优惠、海关AEO高级认证等政策,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保证出口查验零等待,通关零延时,打造农产品出口高速公路四是夯实平台建设。突破性推动对外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创建随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湖北自贸试验区协同区,进一步提升全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型贸易业态,促进农产品多渠道、多方式出口。鼓励县市区积极申报及建设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支撑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集聚化、开放化发展。

        (二)坚持创新赋能,增强转型升级新动力

        一是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引进和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实践,力争从农产品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提升行业创新研发水平。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建立研发队伍,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二是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借鉴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经验,鼓励企业通过科研创新提高生产效能,延伸产业链,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掌握市场主动权。巩固优质桃、黑蒜、盐渍蔬菜等特色果蔬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鼓励开发果酱、果汁、果酒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果蔬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规范茶叶加工出口行为,开发茶多酚、茶皂素、茶氨酸等制剂原料,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茶叶和中药材精深加工、茶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全省最大的茶药出口基地。三是探索制定行业标准。充分发挥品源现代、裕国菇业、中兴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制定实施高水平企业标准,鼓励企业进行国际高端品质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联合企业、检测平台、科研院所,共同探索制定新型产品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市场主动权。

        (三)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商贸流通新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区域大市场。华中香菇智慧交易城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产品出口外向型企业招引力度,提升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加快形成现代化、规模化的跨域农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增强产业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路港模式,加快建设随州综合物流园项目,配套建设随县大随通物流园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推动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广水市南门货运中心等项目建设和白沙洲物流园改造升级。  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支持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开展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搭建智慧冷链物流云平台,建立覆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智慧冷链物流体系。三是支持构建国际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助推新兴贸易方式发展。帮助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条件成熟企业在境外设立分公司、品牌专卖店、仓储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分支机构,建立海外仓、生产车间等,带动企业全产业链向外延伸。

        (四) 深化品牌培育,树立国际市场新形象

        一是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品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努力将两香一油培育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依托随州香菇等公用品牌,创新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推动更多产品实现出口。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品牌认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牌等品牌认证,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认证及注册保护,逐步建立起覆盖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品质、加工包装全产业链的,既符合随州实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及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市场价值。三是提高随州农产品出口品牌影响。依托央视、抖音等主流媒体平台,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性重大展会,举办寻根节、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等会展节庆活动,发出随州品牌声音,引导经营者、企业、种植合作社共同维护和发展随州香菇随州香稻大洪山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不断提升随州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五)强化招才引智,打造引才聚才新引擎

        一是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高层次外贸人才建立绿色通道,从人才落户、周转住房、购房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及意外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为外贸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二是探索企校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通过邀请授课、委培等多种方式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积极探索与相关高校建立人才供求机制,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发展不断输送人才力量。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高端的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在提高薪酬待遇的同时,通过股权激励、分红等方式引导这些稀缺人才“入局”,将企业核心的技术、管理团队打造成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市商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