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全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您对发展羊肚菌产业的思考和建议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并重点推进的工作内容。
我市种植羊肚菌已经有近八年的时间,产业发展鼎盛时期,全市羊肚菌年种植规模达500亩,2020年以来,年均种植规模不足200亩。种植户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案例,基本可以总结为“失败多、成功少,亏本多、赚钱少”。但也不乏成功典型,例如大海菌业。然而,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羊肚菌种植技术并不是很成熟,重点表现为菌种质量不稳定(有的出菇、有的不出菇;有时出菇、有时不出菇)、产量不稳定(亩产为0--1500公斤)。当下,暂无人敢肯定某一种羊肚菌菌种或栽培技术是绝对稳定、可靠的,且种植后确保一定能出菇或有多大产量。这与香菇完全不一样,可以说香菇的种植技术是完全成熟的,只要规范生产就一定会有收益。
当然,羊肚菌种植与香菇种植同样都需要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从羊肚菌随州多年种植的情况来看,随州最多算得上是羊肚菌比较适宜种植的区域,但并不是最适宜区域。我国羊肚菌最适宜的种植区域应该是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不会太低(零下温度几率少、时间短),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利;而春季3-4月气温上升比较缓慢,延长了羊肚菌出菇时间,增加了出菇潮次,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一、关于“加强对羊肚菌领域的科研投入”的建议。大海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已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关系,常年研究羊肚菌种植产业技术,取得较好成绩,也得到了省级相关项目支持。2016年,随县政府出台政策对种植羊肚菌的农户每亩补贴5000元,结果是种植户仍是廖廖无几,主要原因就是效益无法保障,导致种植户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当前,各级政府鼓励企业或有能力的个人加强羊肚菌菌种、栽培技术等内容的研发,这批鼓励对象大多都是我市香菇菌种研发、规模种植方面的“大佬”,实际上他们已经搭上了香菇产业项目支持的快车,有一定的项目支持、有一定的专业人员、有专业的推广队伍,基本可以满足当前随州羊肚菌产业的阶段性发展。
二、关于“打造羊肚菌产业品牌”的建议。市政府鼓励羊肚菌生产企业将羊肚菌与香菇共享销售资源,积极参与大型香菇博览会等品牌宣传、展示、销售活动,借以推广随州羊肚菌品牌,同时也鼓励和支持羊肚菌种植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先一步自主培育随州羊肚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对于新申报的绿色食品产品,市级财政将按照“免申即享”政策给予一定补贴。
三、关于“适度规模、科学规划发展”的建议。这个建议非常好,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方法,遵循了“试验-示范-推广”基本程序,农户可以先小规模种植,在掌握技术后再扩大种植规模,避免生产损失。政府部门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羊肚菌产业,目前我市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库的羊肚菌种植产业项目共计9个,总投资568万元。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随州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进随州羊肚菌产业发展!